“本月七日夜十时,日本在卢沟桥,向中国驻军冯治安部队进攻,要求冯部退至长辛店,因冯部不允,发生冲突,现双方尚在对战中……”1937年7月7日上上通,震惊中外的“卢沟桥事变”爆发,第二天,中共中央即发表《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》,呼吁全国同胞奋起抗日。
“我们应该赞扬与拥护冯治安部的英勇抗战!”“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,才是我们的出路!”“武装保卫平津,保卫华北!”“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!”……在这份通电中,中国共产党发出了全民族抗战的时代强音。
可能有人会问:冯治安是谁?据史料记载,当时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守军是二十九军三十七师,师长正是冯治安将军。在“卢沟桥事变”中,冯治安率部打响了全民族抗战的第一枪。
“我的祖父当时被日本侵略者称作‘顽固抗日派’。”现年75岁、已经一头白发的冯强,是冯治安将军的长孙。讲起祖父抗日的这段历史,老人打开了话匣子。
“卢沟桥事变”前夕,日军已从东、西、北三面包围了北平。扼守着平汉铁路的卢沟桥,此时已成为北平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,战略地位至关重要。为占领这一战略要地,进而控制华北,日军不断在此进行演习,发起军事挑衅,局势不断恶化。时任二十九军代军长兼三十七师师长的冯治安,肩负着北平的军事指挥权。
敌人步步紧逼,大战一触即发。面对敌人挑衅,冯治安毫不退缩。每当日军举行演习,次日他便命令部队也在原地演习。1937年7月7日夜,日军又举行演习,并借口一名士兵在演习中“失踪”,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,中方断然拒绝。冯治安指示前线官兵:“务必固守,不准日军一兵一卒进入,不许放弃一尺一寸国土,彼若开枪,定予以迎头痛击。”
正当交涉进行中,日军突然向驻守在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攻击,炮轰宛平县城,中国守军随即还击上上通,“卢沟桥事变”就此爆发,全民族抗战由此开端。
“卢沟桥即为尔等之坟墓,应与桥共存亡,不得后退!”常年研究有关祖父的史料,冯强对当年二十九军司令部发布的这条军事命令脱口而出。“这一仗,打出了中国人的血性!”冯强说,在国家危亡时刻,面对外敌,二十九军战士用鲜血捍卫了民族尊严。
冯治安是一位坚决抗日的爱国将领。早在1931年“九一八”事变爆发时,冯治安就与宋哲元等二十九军将领通电全国,呼吁团结抗日,收复国土,表示“宁死不做亡国奴”。在1933年的“长城抗战”中,冯治安的三十七师组成大刀队,在喜峰口痛击日军,振奋了全国军民。作曲家麦新深受感动,写出了那首脍炙人口的“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”的《大刀进行曲》。
“作为一名军人,祖父早就看出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狼子野心,面对敌人的挑衅毫不妥协。他还写下‘有贼无我,有我无贼’,以明心志。”冯强说,正因为此,日本侵略者将冯治安划为“顽固抗日派”。
二十多年来,冯强致力于搜集整理祖父冯治安将军的遗墨、手稿,弘扬抗战精神。 本报记者 安旭东摄
曾经担任西城区政协委员的冯强是一名教育工作者,父亲也是一位教师。16岁那年,冯强第一次从父亲那里了解到祖父抗日的故事,从此对卢沟桥便怀有十分特殊的感情。每年7月7日前后,冯强都会来到卢沟桥头,和二十九军后人一起在“卢沟晓月”石碑前唱响《大刀进行曲》,瞻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,缅怀抗战英烈。
抗战馆收藏了冯治安将军曾经用过的闹钟和钢笔。2015年,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,冯治安的女儿冯炳如受邀在现场观礼。“这是党和政府对我祖父抗战的肯定。”冯强说,卢沟桥畔打响的全民族抗战第一枪,中华儿女共赴国难,抗战到底,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。他勉励子女珍惜家族宝贵的历史记忆,无论走到哪里,都不要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,要热爱自己的祖国,为国争光。
“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,‘卢沟桥事变’也已经过去88年,但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历史,不能忘记奋勇杀敌的先烈。”冯强说,卢沟桥的硝烟早已散去,伟大的抗战精神至今仍不断警示、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。对于后来人,他认为“最好的纪念就是不要遗忘”。
更多热点速报、权威资讯、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
记者:王琪鹏,安旭东
股票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